绿了田园 红了日子——看“三在”工程如何让秦家塝村“榜上有名”

6月28日,虽然室外大雨倾盆,枝江市安福寺镇秦家塝村42户贫困户,正在村会议室仔细聆听农技专家陈先胜讲授柑橘、水稻的田间管理知识。

“村两委一班人,经常请来专家学者讲课,提升我们发家致富的能力,真是村民们的贴心人!”八组贫困户杜万胜说。

杜万胜的感受,正是来自于秦家塝村党支部深入实施“三在”工程,谋产业、聚民心、保增收、促和谐,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努力。

党建引领 从壮大村集体经济“破题”

秦家塝村是一个汉、苗、土家、满族共居的村落,也是一个移民村,耕地4542亩、林地500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667户、2560人,其中少数民族村民413人、巫山移民192人,85名党员中年轻党员35名。

“村前一条玛瑙河,村后三条枯山岗,出门过河种地翻岗,这里就是秦家塝”,曾是其真实写照。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土地大多荒置、集体自主收入几乎为“零”,是典型的薄弱村。

“党建引领增强村民向心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2016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刘昌芹,开出了改善集体经济薄弱现状的“处方”。激发党员活力,成为秦家塝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剂“良药”,该村通过屋场会、湾子会等形式,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凝聚谋发展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书记到我家”“党员联户”等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让心灵倾听民声,在秦家塝形成了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村企(社)共建”壮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

为盘活土地资源,该村以引入社会资本为突破口,引进东方年华公司到该村流转土地5000亩,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观光产业,村集体稳定的资源收益达到30万元/年。

在解决了村集体“有钱办事”的问题后,秦家塝开始“村社联合、产村共进、农旅融合”发展的探索,村集体先后成立了“湖北桃韵旅游开发公司”“宜昌秦荷劳务公司”“秦荷生态观光专业合作社”等“两司一社”市场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破题路径,最终带来了农户大受益、集体增积累、环境大改观的“三赢”局面。

多产并举 为村民谋一份可持续的产业

“同样是下田,往年是农民,现在是上班,秦荷合作社让我旱涝保收拿工资啦!”三组村民杨生清说起个人变化,乐不可支。

秦荷合作社是秦家塝村针对有土地流转意向又无力经营的农户而设立的村集体合作组织,共流转农田1000亩,建起水稻科技示范园,成为该村旅游观光业的重要一极。杨生清以每亩每年800元的流转费流转了自家的5亩土地,同时被合作社聘为田间管理小队长,按亩取酬领工资,家庭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

除秦荷合作社外,秦家塝村还成立了秦荷劳务公司,将村内剩余劳动力集中培训后,为东方年华景区、安福寺工业园、姚港化工园等地输送适宜劳动力。截至目前,该劳务公司共输出村内劳动力200余人。二组贫困户和移民户刘庆付就是其中之一。他与爱人邱永琼把自家田地流转出去,经劳务公司培训,介绍至安福寺欢乐家食品务工,两人月收入就达一万多元。“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秦家塝的党员干部总是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才有了我家今天的好日子呀!”刘庆付深有感触地说。

湖北桃韵旅游开发公司是秦家塝村谋求多业并举、农旅融合发展的又一实体。该公司通过与东方年华田园综合体合作,利用村内丰富的山体资源打造“桃源景区”,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56家、新建整治民宿8栋……“村里有了产业,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秦家塝越来越热闹,再也不是空壳村了。”六组村民张艳丽自豪地说。

“让群众在集体中尝到甜头,才能真正让群众融入集体。”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昌芹这样悟到。

党群互助 打造乡风淳朴邻里和谐环境

秦家塝村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置身于群众身边”的方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富荣共促。

八组党员赵之华带头兴办了“宜昌绿恒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柑橘种植技术、发放脐橙种苗1万余株、有机肥料10吨,引导村民和贫困户更新柑橘品种,不仅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为田园村庄建设贡献了力量。

五组党员示范户董长青发挥自身优势,成立了东明电器劳务公司,带动50多名村民长年为电力等部门提供用工服务。

坚持走“党建引领、治理先行、乡村振兴”之路,秦家塝村田园绿了、日子红了,真正缔造出了党群互助、干活有劲头、创业有奔头、美好生活有盼头的生动局面。该村蝶变为全国71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先后荣膺全国绿色小康村、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等多项殊荣。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