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枝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枝江市文化馆、马家店街道白鸭寺社区、关庙山文学社承办,在白鸭寺社区举办了主题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系列活动。活动邀请了枝江第四、五、六代南派、北派楠管艺人代表以及宜都楠管艺人彭世荣和梆鼓艺人周思佳、问安文化站、百里洲文化站代表以及枝江楠管创作代表共30人参加。
首先举办了枝江楠管艺人和创作人员座谈会。
枝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青燕在座谈会上表达了对所有楠管艺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问候。她说,枝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枝江楠管是枝江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代表,保护和传承好楠管艺术,对于弘扬枝江的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提升枝江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这次活动,表达对枝江非遗传承人的重视和尊重,营造传承和保护楠管艺术的良好氛围,宣传楠管表演艺术,力争将楠管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让楠管艺术标准化、规范化,使楠管艺术在枝江蓬勃发展。
枝江市文化馆馆长张先明在座谈会上说,我们聚在一起,交流楠管表演技艺,楠管创作经验,共同谋划枝江楠管发展。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开展此次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多出楠管精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枝江楠管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楠管艺人胡士茂、王皓楠、戴绍禄、曹一福、冯宜平、杨和春、艾天贵、王祖新、吕帮寿、彭世荣、余远国等畅所欲言,积极发言,分别道出了从艺的经历、对楠管的热爱和执着。杨和春、王祖新等人说楠管是他们一生的爱好、一生的追求;有几位艺人虽然年事已高,如艾天贵、杨和春,曹一福、吕邦寿等,可他们依然对楠管艺术饱含深情,激情满怀地表示要积极努力,在有生之年为楠管艺术的传递、传承方面做出贡献;第六代楠管艺人,16岁的王皓楠表示要一边好好读书一边在师傅余远国的教授下练习楠管技艺,力争创新楠管艺术,让楠管艺术更加熠熠生辉。
来自宜都的彭世荣是杨和春的弟子,从事楠管演艺40年,是一名职业楠管表演者。他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日受邀来枝江参加“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系列活动,非常高兴。座谈会上,他与余远国、曹一福、杨和春、冯宜平等几位楠管艺人做了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关于“南悲北喜”的特点,“唱时必唱、说时必说”的楠管灵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一致表示将尽全力打造楠管艺术,让楠管艺术花开荆楚大地。
余远国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达了对楠管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他对楠管艺术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得到在座楠管艺人们的积极响应。
来自文化领域的杨尚成、潘传平,徐拥军三位老师也分别做了发言,他们从创作方面提出了建议,表示要多创作正能量的、贴近生活的、接地气的、通俗易懂的作品,要以小见大、大胆创新,为楠管艺术在枝江的发展出谋划策,尽职尽责。
杨尚成老师感慨道:看到枝江楠管艺术后继有人很欣慰,希望进一步做好楠管艺术的人才传承、作品传承、资料传承、精神传承,让非遗文化在枝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座谈会结束后,王皓楠、王祖新、戴绍陆、余远国、彭世荣等五人表演了不同风格的楠管节目,为本次活动增添了极高的亮点。
表演结束后,余远国教授现场对王皓楠进行了唱腔和技法的指点,潘传平老师对王皓楠在舞台表演方面做了专业化的指导,王皓楠用心体会、虚心求教,形成了一道寓教于乐、“文化润新苗”的靓丽风景线。
此次活动,楠管艺人们齐聚一起,共话楠管艺术,共叙师徒情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枝江楠管获得湖北省级传承人的有两名,分别是北派杨和春、南派曹一福,获得宜昌市级传承人的有两名,是余远国,胡世茂。枝江楠管已获湖北省非遗项目,下一步计划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
关庙山文学社总顾问陈国才、白鸭寺社区书记柳王洪、枝江市文化馆副馆长王继红、参与座谈会并观看了楠管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