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宜昌乘用车工厂一派繁忙。 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守住青山绿水,迎来蓝天热土。
冬至过后,宜昌染霜薄冻的土地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0年前11个月,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营造为主轴,宜昌经济运行强劲复苏,加速回归到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彰显了全省疫后重振高质量发展的“宜昌力量”。
2020年12月16日,宜昌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下一个五年,宜昌将谋势而动,以招商投资为“引擎”,项目建设为“抓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当好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奋力打造“两翼驱动”重要引擎。
引力强——
开工引资“双千亿”
机械手臂上下起伏,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焊接、安装,流水作业线前,工人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复检,一台台全新的汽车依次下线。
12月20日,广汽宜昌乘用车工厂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全力冲刺预定的年度生产目标。
2018年,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落户宜昌。2019年4月16日,由广汽传祺宜昌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全新一代GA6在上海国际车展亮相。
该项目正式投产一年多以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来自21家配套供应商的23亿元投资,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大大增强了宜昌市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有望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链。
今年,《宜昌市产业链专班招商集中行动方案》印发实施,聚焦新材料、仿制药制造、汽车制造、大旅游、大数据、大物流等21条产业链谋划招引项目,突出引进“新基建”项目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项目,全方位拓展发展空间。
回顾今年前11个月,宜昌疫后重振历经坎坷。
3月,作为全省首个全域低风险城市,宜昌全面重启重大项目每月“集中开工+集中签约”。
4月,宜都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168.35亿元的22个重点产业项目启动建设。
6月,“相约宜昌 共创未来”宜昌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75.37亿元。
8月,全市集中签约项目24个,协议总投资64.02亿元。
9月,集中签约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108.24亿元。
10月,总投资152亿元的15个项目启动建设。
12月,44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5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
12场签约、开工活动,实现了“双过千亿”的突破。
开工总投资额过千亿。1月至11月,全市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449个,计划总投资1448.71亿元。
招引到位资金过千亿。前11个月,全市累计新签约项目1084个,同比增加13.87%,招引到位资金1563亿元。
通报数据显示,宜昌仅前三季度,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5000万元及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分别达到880个、582个、498个。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占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73.98%、69.83%。
这一组数据,展示了投资者对宜昌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心,也为宜昌围绕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色足——
加速重振高质量
今年复工复产以来,宜昌迅速打出比招商、抓项目、强产业、调结构组合拳,对接争取中燃集团、宝能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船舶、中国中铁、葛洲坝集团等大型企业支持,谋划多个重大项目推进。
宜昌综保区通过预验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首批15个项目入驻综保区,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2亿元。
知名企业纷纷选择入驻,宜昌“磁场”强劲引力从何而来?
守住绿水青山,迎来蓝天热土。从2017年开始,宜昌下定决心“关改搬转治绿”,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为宜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动能腾出了空间。
江豚英姿再现宜昌江岸,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多次名列全国第一,绿色发展指数全省榜首……通过“绿色崛起”,享受“生态红利”。目前,宜昌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宜昌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9%,一批工业技改、智慧制造、文旅康养产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落户宜昌。
提升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10月初,携均瑶大健康上市的喜悦,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带着商界朋友来宜考察。“宜昌营商环境very good!”接受三峡晚报记者采访时,王均豪举了一个例子:证监会刚刚发布对疫区企业的特殊支持政策,“宜昌相关部门仅用时一天就将支持报告提供给了我们。”
疫情防控期间,宜昌创新开展“金融方舱”“企业方舱”等服务,争取银行授信60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开展复工复产共渡难关。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1条”,从财税支持、金融扶持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落实惠企政策,减税降费15.63亿元,减免社保费13.4亿元。
用水、用电、用气持续调整惠企价格,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大力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审批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多证合一、多管合一。
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宜昌努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市州之一。
在宜昌高新区、枝江、宜都、夷陵、远安等地,产业园区以变应变,突出应急防控和生物医药重点产业招商。1至3月,东阳光宜都基地实现销售收入58.84亿元,上缴税收3.52亿元。猇亭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高新产业加速聚集。五峰民族工业园实施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一对一”为企业服务……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中,宜都和枝江上榜。
发展活力回归,宜昌经济成色十足。1至9月,宜昌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正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10亿元,同比增长7.4%。工业技改投资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顶压负重、加快重振,宜昌经受住考验,加速回归到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抓龙头——
“两翼驱动”显担当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精细化工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加速生物医药、大数据、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两翼驱动”重要引擎的征程中,宜昌一步一个脚印。
12月18日,安琪酵母绿色生产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11.4亿元,新建年产3.5万吨酵母和抽提物生产线以及园区的配套公共工程,并预留了续建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
公司董事长熊涛介绍,2022年上半年主装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3亿元,并完成城东大道老工厂的产能置换,新工厂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安全环保水平在全球酵母行业将处于领先地位。
12月13日上午,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容量注射制剂车间封顶仪式举行,这是今年以来公司第二个封顶的项目。
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项目主要生产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纳布啡、氢吗啡酮原料及制剂,以及未来的创新制剂等重点产品。
龙头引领,产业聚集,宜昌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化学药制造为主导,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中成药制造和中药饮片加工为辅的医药产业体系,在麻醉系列用药、抗感染用药、抗病毒用药、医用敷料、氨基酸、皮肤用药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成为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宜昌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介绍,该局锚定“百千万”发展目标,以“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和园区、迈入万亿级工业规模行列”为目标,到2025年,进一步稳固并提升宜昌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第一方阵地位,力争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等4个产业和1至2个园区突破千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不断向万亿行列迈进。
要实现经济发展从“站起来”到“好起来”,最终实现“跑起来”,宜昌抓产业龙头,培育业态集群的发展之路走得坚决稳健。
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开启新征程的奋进号角已吹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十四五”期间,宜昌将继续坚定不移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谋布局——
补链强链聚集群
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宜昌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达到555个,总投资共6894亿元。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开工、投产,成为了宜昌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龙头项目频繁落子,产业集群加速聚集。围绕临空经济、航空制造、汽车制造、会展经济等现代化产业链条,一批产业领域具备优势、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项目在宜昌开花结果。
11月18日上午,位于宜昌市猇亭区的贝迪克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迪克凌云)拆解业务首架飞机进场,标志着凌云民航在定检、喷涂等业务基础上,进军飞机拆解与航材销售,实现了业务领域版图的进一步拓展。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陈维介绍,飞机拆解产业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城市拥有具备专业飞机拆解能力的企业,是民航产业完善产业链发展、践行绿色开放经济的重要举措。
11月,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开园,阿里、腾讯、华为、科大讯飞等28家企业首批入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彭中阳说,将携手生态圈伙伴,紧密围绕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一批掌握着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技术的产业生态链资源将在产业园落地。
在全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久久为功,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让宜昌“磁场”引力更加强劲。
来源:三峡晚报全媒记者 何凡 谭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