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湖北是水稻种植大省,常年种植面积3500万亩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五位。从潜江虾稻到随州香稻,再到洪湖再生稻都离不开袁隆平院士的关心和指导,而在他的一生中,也与湖北结下了深厚的“粮”缘。
为潜江虾稻产业把脉问诊
2016年,袁隆平到黄陂考察,时任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的吴祖云陪袁隆平赴武湖、三里
“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我国‘三农’科技领域的重大损失,深切缅怀,沉痛悼念!”
回忆起与袁老的交往,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吴祖云记忆犹新。
2016年,袁隆平到黄陂考察,并为院士工作站揭牌。时任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的吴祖云陪袁隆平赴武湖、三里。
“老人家田间地头满地跑,一点都不像86岁高龄的老人。”
吴祖云说,当时他想搀扶一下袁老,袁老很干脆地谢绝:
“不用,我可以!”
时隔3年,2019年5月,时任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率队赴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察,并专程拜访了袁隆平。
在办公室,袁隆平一边听取“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介绍,一边仔细查看潜江虾稻米和小龙虾,并不时插话询问,对潜江虾稻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很好,水稻不用农药,虾子长得环保,农民增收增效。”
袁老建议进一步扩大面积,打响品牌。
助推“随州香稻”香飘全国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5.5摄氏度,年均光照2039小时,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优质稻生长。2014年袁隆平院士在全国选取36个城市作为杂交水稻超高产的攻关点,随州市是其中一个,当时攻关点的水平在全国位列第三,因此袁隆平院士对随州的印象非常深刻。
“袁老说随州这个地方区位优势很独特,气候条件也很好,土质肥沃,栽培技术一流,非常适合高产和优质稻的攻关。”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学斌向记者回忆道:
“他非常期待随州在2016年每公顷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片能超过16吨,袁老还对大家说,如果过了这个产量,他还会过来。”
2016年8月27日,当时已经86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来到了随州,查看20多块攻关田的长势情况,他深入田间地头,仔细查看水稻的长势,行走在田埂上,袁隆平院士一边听取农技人员关于技术栽培、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方面情况的介绍,一边亲手“拿捏”稻穗的成色和分量。至此,随州就把做大做强香稻产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为首要目标,让‘随州香稻’走向全国。
2016年8月27日,袁隆平来到随州市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田,查看长势情况
2019年的9月23日是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带领市稻米产业协会一行奔赴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程拜会了袁隆平院士,并向其赠送了“炎帝神农”铜质雕像,对他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随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袁隆平院士欣然题词:“随州香稻”,这也是袁隆平院士对随州的高产攻关,优质稻的开发,随州香稻品牌打造的一个完美诠释,也赋予了“随州香稻”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目前随州的水稻面积接近200万亩,2020年全市种香稻45.6万亩,比2019年增加10倍,“随州香稻”也成为随州市继“随州香菇”后打造的又一张特色农业产业名片。
2019年的9月23日,随州市农业农村局专程到湖南省长沙市拜访袁隆平院士,袁隆平亲笔题写“随州香稻”
稳荆州“鱼米之乡” 保“中国粮仓”
作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之一的“洪湖再生稻米”,既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又利于减灾补损,促进绿色安全生产,目前已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重点建设。
2018年4月25日,袁隆平第一次接触洪湖再生稻产业时,就认为这是一项保障国家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双举措,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粮食产量,也增加了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值得大力推广。说起第一次和袁隆平接触,洪湖春露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前说:
“袁老指导我们,一是要继续研究再生稻机械收割技术,减少减轻碾压,提高再生产量;二是要努力筛选再生能力强、耐高温、品质优的新品种;三是要注重再生季的催芽肥,改收割后一次追肥为在第一季收割前7-10天加施一次用肥,促早生快发芽,提高再生产量。袁老要求我们春露联合社一定要走在全国再生稻产业前列,当好排头兵。袁老在高兴之余,欣然命笔,提写了“春露催再生,轻简惠稻农”,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袁隆平院士的指导,让洪湖再生稻在短时间内,面积由当时的不足5万亩增加到30万亩,产量由当时的亩产不到300斤提高到600斤以上,现如今,洪湖市被授予“中国再生稻之市”的美誉。
荆州市是全国水稻主要生产区,所辖的监利市是全国水稻第一县。2013年9月10日,袁隆平院士曾率专家组对监利超级稻百亩示范田丰产成果进行考察,袁隆平院士深入田间考察水稻的种植情况,并认真听取当地农民反应的情况。当地的农民与袁老面对面交流后,纷纷表示袁老很亲民。
2015年11月24日,袁隆平院士受聘长江大学“双聘院士”,指导长江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建设、指导中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鉴定工作。
2013年9月10日,袁隆平到监利考察
2018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荆州高新区,袁隆平院士说,荆州是水稻大市,在荆州建设工作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作站在荆州开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等种植技术研究,并将技术成果在荆州、湖北进行推广,让“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叫得更响。
2019年3月14日,荆州首家“隆平文化驿站-梅槐社区站”成立,“隆平文化驿站”由袁隆平院士担任理事会名誉理事兼首席科学家,建立公益团队,开展农民课堂,庄稼医院,文艺下乡,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公益活动。
2019年6月6日,袁隆平院士为“湖北亿穗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他表示,很高兴支持荆州农业、支持湖北亿穗开展杂交水稻在稻虾、稻渔等方面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将技术成果在湖北推广。
2018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荆州高新区
除了在潜江、随州和荆州,袁隆平院士的足迹也遍布湖北各地。2016年,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袁隆平受聘为特聘院士。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林介绍,袁隆平曾到黄陂武湖和海南陵水的多倍体水稻育种基地进行多次指导。
“每年春节到5月份,袁院士一般都在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搞科研,5月以后才回长沙。”
陈柏林说,袁院士当时虚岁已有90岁,但他只要不出差,每天都坚持下田选种,这一点令他特别佩服。而且老人家记忆力特别好,待人也热情,非常健谈。
几十年来,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来源:湖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