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夏字上面部分是日,下面是个侧面的人形,整个字像太阳之下跪着的侧面人形。它应该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夏季、夏天。夏天时,太阳悬在高空,人们在太阳下活动,感觉非常炎热,以此来表示夏季之意。
金文中的“夏”,人的形状更为细致,小篆中夏的字形基本承续了金文的字形,最上面部分是页,最下面部分是夊,中间左右两只手合起来的部件读作pu,但同样也没有日符。后来汉字发生隶变,小篆中的两只手又被简省,只留下页和夊两个部件,也就是头和脚,“夏”字也就定型了,与我们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了。
春天万物萌发,到了夏季就长得很大很繁茂了,由此可引申出“大”的意思。《书经》说:“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意思就是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很漂亮很美丽叫做华,国家很大很发达就叫夏。周代把我国第一个朝代就称为夏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这里的中国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国家名称,而是指国土中央,即中原地区。中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相对于周边部族来说生产力更发达,文明程度更先进,因而我们的祖先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国,居于世界的中央,称自己夏,现在我们说华夏就是从这个意义而来。
来源:湖北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