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心向党 桑榆晚霞韵满天

她是枝江市工商银行的退休职工,今年83岁了。她曾在2016年12月被授予《今古传奇》终身荣誉读者奖。一直爱好读书的她心如明镜,谈吐文雅。枝江市工商银行的小同事们亲切地称她“刘姥姥”。进入耄耋之年的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年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的名字叫刘若愚。

一生都在感党恩

刘若愚1938年8月出生于枝江白洋老街。5岁时,不幸染上天花,拖延了一个星期后已奄奄一息。家里没有钱治,把幼小的刘若愚搁在丝毛草上盖个被子,捡别人家丢弃的药渣煮了喂她,命好不容易捡回来了。不久,她父亲去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三个姐姐相继出嫁,两个哥哥因病相继离世。在刘若愚15岁那一年,她母亲去世了,在这个世上,她成了一个孤儿。

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仅照顾她的生活,还培养她读书学文化。刘若愚本可以考上高中,但她听说读农校可以早点参加工作,便报考了农校。1958年,从宜昌农校毕业后分配在当阳,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因为工作上不怕吃苦,第一年就评上了先进工作者,还入了团。单位领导希望她早日加入党组织,但她觉得自己不够条件,于是报考财校继续深造。毕业后她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五峰去工作,被分配在五峰县人民银行。1985年调到枝江县工商银行,直至1993年退休。

1996年,已经从枝江工商银行退休了的刘若愚,将自己积攒的10000元捐赠给了五峰县。她给当时的五峰县长写信:“县长,您好!我是一名退休职工,我幼失怙慈,家境贫寒,靠助学金读完中等专业学校。仅仅因为没有钱,我这辈子与大学无缘,这是我生的遗憾。因此,我立志节约开支,积下一笔钱,用来资助无钱上学的孤儿或家境贫困的孩子,让他(她)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其次,我在60年代曾自愿来五峰工作21年,可惜无所建树,没有为五峰人民做点儿什么,我离开五峰之后时刻在想用什么来回报正直、勤劳的五峰人民。于是我决定将这笔钱参加老区人民的‘希望工程’,让新一代来建设五峰,就算我自己继续在为老区人民尽心尽力。最后一点要求:为了维持我平凡而宁静的生活,请您尊重我对您的信任,没有必要去公开我捐款的事,也不必告诉被资助的那个孩子。如此,我深表谢意,深以为安!”落款是:曾在五峰工作过的一个愚人。

“愚人”是刘若愚的号名。取这个号名,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人(谐音愚人),她只有孤身一人;二是她自嘲为“愚人”,“愚”在枝江方言里就是“苕”的意思。五峰的县长尊重捐款人的请求,替她守护着这个“秘密”。1996年3月11日的《宜昌日服》头版头条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不留姓名只留一个心愿——一位退休职工捐款万元资助五峰青年上大学”。刘若愚在退休前工资一直不高,在五峰二十一年,前二十年一直每月二十八元,另满勤、加班二、三元钱。回枝江后逐步调正后多了一点。但她仍省吃俭用,捐赠给五峰的这一万元,是她积攒了好长时间的存款。

1998年农历八月初一,刘若愚满60岁。回想自己经历的人生风雨,看着满屋子的书和报纸,这些陪伴她度过了多年的精神食粮和知心朋友,她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虽然孤单一人,毕竟还算顺利地走过了自己的花甲之年。那个曾染上天花差点死过去的孩子,年满60岁了。而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就在这一天,她立了一份遗嘱,表示在她死后,卡上的钱和房子都用来给孤儿们读书用。她把遗嘱给银行里放了一份,给司法公证处一份,自己留了一份。曾在在退休后的几年时间里,她每年给媒体上公布的“希望工程”账号捐款。不求任何回报的她,一直在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捐赠。2016年,她给枝江市慈善协会捐了5000元,给五峰受灾地区捐款2000元。这许多年,她捐赠的款项占去她退休工资的二分之一,而她自己,粗茶淡饭,勤俭度日,读书读报,用她的话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足够!”

2017年,刘若愚入住枝江市福利院。四年来,她每年给院里捐赠一万元,希望帮扶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许多年的默默奉献,只为心中一直感念党的恩情。

珍藏初心数十年

刘若愚在白洋的老家当年被日本侵略者炸的片瓦不存。直到光复后,才在原断墙上搭了一个偏屋,竹子做的墙,纸糊的大门。在刘若愚的记忆里,有一个细节让她永生难忘。那就是她家的那个纸糊的门。解放军是夜晚进的白洋,各家各户清查国民党的残兵。“到我们家拍门,妈一面答应,一面摸火柴点灯。结果灯点燃了,解放军站门口了,因大门是纸糊的,几下就拍穿了。进来查了一下,就走了。第二天早饭后来了两名军人,手里拿着木板和工具,另一个拿着一件新衣,领头的一个说:‘老乡,昨晚把你们家大门弄坏了,今天来跟你们修好’。另一个说:‘小妹妹,来,你衣服都破了,这件拿去穿’。说着替我往身上穿,我连忙躲到妈身后。这时解放军留给我的一个印象,和蔼亲切。共产党的队伍像亲人一样!那时候,我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像他们那样。”

2021年4月,枝江市福利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门组织全院老人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座谈会上,刘若愚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共产党救了我,教养了我,可我还不是共产党员。我这辈子下定决心的,就一直坚持下去,我一直努力下去,按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忠于人民,努力奋斗。党从来没有丢弃我。共产党干部平易近人,关爱人民,对人民负责的高贵品质我亲眼目睹,感受过。”

7月1日上午8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刘若愚这天起来得很早,她一直等候在电视机前准备看直播。这天的直播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看直播的刘若愚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这一天,她的日记记得特别长。也记录了她观看直播时的感动。自从进入福利院,刘若愚老人坚持天天记日记,一天也没有中断过,已有四大本了。清秀而工整的字迹,记录了她在福利院和老人们一起抱团生活的幸福点滴,更有对时代发展的颂歌,对党恩的感念。

从青丝到白发,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刘若愚对党组织的向往和热爱从来没有改变。她说,有生之年,她愿意接受党组织对她的一切考验。

无欲则刚“刘姥姥”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听到这首深情的歌,刘若愚就会情不自禁。特殊的人生经历,让她对党组织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她常常用组织的思维考虑问题,眼光和胸怀自比一般人不一样。她所工作过的枝江工商银行的同事们都把她亲切地叫“刘姥姥”。她的同事李成云为她送的一幅书法作品“无欲则刚”。为什么要送这样一幅作品呢?李成云说:“刘姥姥工作期间,她的性格就与众不同,讲原则,讲公道。她太讲原则,不免得罪人,但她坚持的是对的,因为她没有私心,总是站在大家的立场上处理事情,我一直敬佩这位老人。即便退休了,她天天在看书学习,常言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死了才算毕业了。有很多人在退休之后,整天迷恋在保健品的世界里,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钱,为自己的长寿做投资,殊不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误区,更是一种认知上的混乱。天有日月星,人要精气神,刘姥姥把她有限的退休工资用来关心下一代的心理成长,这是在默默地为民族振兴做好事,她为孩子们捐赠书籍,出钱给孩子们订阅书刊,劝孩子们多读书,少玩手机,不当‘低头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刘姥姥没有说在嘴上,而是不声不响地做,她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刘姥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刘若愚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她的堂侄刘克棣给她写了一幅字送给她,是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鼓励她发挥余热,把自己活成一道灿烂的霞光。

时光不老,初心不改。这是“刘姥姥”刘若愚的人生写照。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