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深入落实“323”攻坚行动 打通急性心梗救治的第一公里

枝江融媒(记者 李贤)以前,在一个镇卫生院成功挽救一位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1月2日前来复查的病患陈曼,已经是今年6月以来,百里洲镇卫生院成功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第六名急性心梗患者了。

百里洲镇与枝江城区隔江而望,从百里洲镇到枝江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一般需要40分钟的时间,但对于一名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救治的黄金时间在半小时内。现在百里洲镇卫生院之所以能在一刻钟之内实现救治,是因为我市在各镇卫生院建成了胸痛单元,全市现已形成了“地市级胸痛联盟——县级胸痛中心——乡镇胸痛单元——村卫生室”的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体系,打通了治疗的第一公里。

救得快,更要救得好。要建成镇胸痛单元,首先要让医生们具有确诊能力。确诊设备要到位,心电图机被配备到各个镇卫生院甚至村卫生所,每个镇卫生院均配备急救车。确诊技能要具备,宜昌市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市级专家,深入各个镇卫生院开展各类“急性胸痛规范化诊治”专题培训,要求各卫生院医生从基础的心肺复苏到心电图设备使用以及急性心梗的鉴别诊断,全部掌握。同时建立“枝江市胸痛中心微信群”,镇卫生院的心电图结果实时上传,上级医院从手把手带教到逐渐放手远程指导。

“依托医共体,我们对7家镇卫生院进行同质化培训。镇村医生现在都能做心电图,传到群里后,按照要求,我们10分钟之内会把诊断进行回复。”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军说。

能够确诊,更要具备救治能力。跑赢与急性心梗之间的较量,最主要的秘诀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前移”,也就是在确诊后,以最快的速度用溶栓药物开通急性心梗患者梗死的血管。以往,溶栓药物要到县市一级的胸痛中心才有,但是今年3月份开始,市人民医院就将溶栓药物免费发放至各个镇卫生院,让胸痛病患能在“家门口”就溶栓。

快速完成溶栓后,仍然不能松懈,还要将病人尽快转运到地市级胸痛联盟进行冠脉造影和支架搭建。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逐渐完善后,简化了转诊流程。

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付笑非告诉记者:“和以前转运不同,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耽误的时间,现在上级PCI医院可以马上响应,通过入院的绿色通道,在到院之前可能手续都已经办完了。”

救得好的同时,还要消除病患的后顾之忧。市人民医院对所有适应症患者都采取了“先溶栓,后付费”,治疗结束后再到医院结算,协调医保部门按规定比例报销。

解决问题不能只在发病的时候与死神抢人,更要积极筛查、预防。市政府为每个镇卫生院配备了有全套体检设备的筛查车,为每个村卫生室配齐智能健康服务包等检查和抢救设施。各镇村卫生院的医生分包辖区内的每家每户,签约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和筛查各种疾病隐患,针对“323行动”中各类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闭环基本打造完成。

今年年初“323”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市域内急性心梗患者平均到达医院溶栓时间从60分钟降至30分钟,5家通过胸痛联盟认证的的胸痛单元累计开展急性心梗溶栓治疗16例,全部溶栓成功并及时上转救治,无一例死亡。我市通过半年的努力,织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基层防控网,开创了“宜昌枝江模式”。

(责任编辑:石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