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味 醉田家】今日惊蛰 | 一叶豌豆尖 甜上心尖尖

今天(3月6日)4点29分,惊蛰来了!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这个时节,大地回春,长空雷鸣,草木萌发,蛰虫初醒。

惊蛰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雨水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世间万物都有了新的活力。

在枝江问安镇龚桥村的田野上,160亩豌豆尖正迎风生长,等待最后的采收时刻。

俗话说“春吃芽,胜过肉”,惊蛰前后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地里的豌豆尖吸饱了水分,长出了鲜嫩的绿芽。为了保留这份“嫩气”,采摘豌豆尖只能用“掐”——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用手感觉它的“嫩度”

两片叶子中间夹着一个心,被称为“豆贝”,这是豌豆尖最为精华的部分。采摘豌豆尖需要掐头去尾,小心翼翼地留下最珍贵的部分。

豌豆尖本是枝江人祖祖辈辈一直在种的蔬菜,可谁也不曾想过,这些地里不起眼的绿苗苗,在上海的菜市场里,能卖出20多元一斤的天价。小小豌豆尖,竟有如此大魔力?这样的改变,要从眼前这个精瘦的小伙子李亚楼说起。

说起自家的豌豆尖,李亚楼的脸上写满了骄傲。2015年,退伍后的他选择自主创业,摸爬滚打三四年后,他锚定蔬菜市场,开始进军农业。

在前期调研中,他发现豌豆尖在上海十分畅销,进价颇贵。在详细考察了宜昌多个地区的种植环境后,他锁定了地势平坦、水源地近的龚桥村,流转160多亩土地,种起了豌豆尖。

根据一线销售公司反馈的信息,李亚楼发现,全国种植豌豆尖的农场有很多,但上市时间大多集中在初冬时节。以往,人们通常只能在冬天打霜以后,开花以前的这段时间享受豌豆尖的滋味。

为填补市场空缺,延长豌豆尖的赏味期,他根据湖北的气候条件,挑选了合适时机错峰种植,让越来越多的上海食客能在惊蛰时节吃到这份“冬季限定美味”。

把握住了市场空窗期只是其一,如何把豌豆尖的品质一提再提,满足食客们日渐挑剔的味蕾,成了李亚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多番钻研之下,李亚楼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有机肥”制法,用新鲜的鱼搅烂之后加入一些菌剂和一些特有的材料,把它发酵成“鱼蛋白肥料” 。这样的有机肥不仅可以给菜增加蛋白质,增强它的抵抗力,还可以让菜变得翠绿,增加菜品口感。

摘豆苗是个细致活,即使手脚麻利,一天也摘不了几斤。上市高峰期,地里50多位村民奋战大半天,总共也只能采摘600多斤豆苗。

上午采摘、制冷,下午打包、装车,通过空运,新鲜的豌豆苗两小时就可抵达上海,最快当天晚上就能端上上海人民的餐桌。

在枝江人眼里,这季节的豌豆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可以烫火锅,也可以清炒,可以打汤,也可以凉拌。它也是枝江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豌豆尖蛋汤

清炒豌豆尖

豌豆尖烫火锅

一把脆嫩的豌豆尖,放在火锅里,是美味佳肴的点睛之笔;放在田野里,就是村民通往致富路上的“绿地毯”。

截至目前,问安镇龚桥村豌豆尖亩产1000斤左右,每亩收益接近2万元,共带动当地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新的一年,李亚楼希望能在现有的经营基础上,打造出“湖北·宜昌”的豌豆尖品牌,像惊蛰的一道春雷,出现在一线城市的市场。

惊蛰,既是重启,也是新生。

你的惊蛰心愿,是什么呢?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