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收 听
15:00 20:30
调频94.9兆赫
期待您就是下一个朗读者!
————————
作者:方华敏
朗读:泓垚
初春,德累斯顿还没有露出春的痕迹。易北河两岸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安然矗立;古老的奥古斯特大桥将新城与老城紧密相连;宽阔的布吕尔平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行走露天阳台,斜睨王宫顶端可见展翅欲飞的金人像,以及神态各异的雕塑,还有无数散落的历史遗迹......昔日的典雅华贵、今日的似锦繁花便交替浮现于眼前。
然而,她又自带苍茫的灰色。那种直视就忍不住落泪的灰色,近乎忧郁的沉重。这个二战毁于一旦,又奇迹般崛起的城市,流贯着帝都王城的气韵,以及人和天地万象生命境界的融通。她默然承受战争,创造废墟上的神话,并追寻世间万物存在奥秘,看到上帝和永恒。
见过城中修复的建筑,现代元素与之浑然天成。而外墙面和柱体镶嵌的灰黑色系,却那么突兀地存在,触目惊心。我想,绝不是装饰,或者艺术涂抹吧。即使相机照出的画面只呈现局部:如钟表、形状各异的窗口、雕塑、瞬间光影,乃至墙上的斑驳,也掩不住过往的悲情。而严整的秩序感,又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其文化内涵,不仅栩栩如生地图解历史的重大时刻,也警醒人们熟谙过去,守护珍爱和平。
时间不可逆,无声无息地证明一切。德累斯顿走过繁华,走过沧桑,为世人留下一部跨越世纪的“印象集”。此刻,若置身早春的薄暮,或者王宫城堡的边墙,亦或教堂的光影下,仰望尖塔和穹顶,侧耳即可听到巴赫、舒曼等艺术家的倾情演奏,感受到画家贝洛托等笔下精致细腻的风景,还有大教堂沉潜、悠远、回荡的钟声。此刻,若细细打量森帕歌剧院、茨温格宫、历代大师画廊......一定能够清晰地感知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及互为照应,以及古老荣耀里饱含文化与历史的庄严。
我女儿负笈求学,大学毕业后,从埃尔福特来到德累斯顿,工作、生活于新城副中心,有幸成为德国新一代景观园林设计师。那天,我俩穿行窄小的街道,抬头看见头顶被切割成长方形的天空,洒下一缕白色的阳光。窗明几净的办公房,墙壁和地面都是影的白,两种明暗荟萃景观园林的样本,很自然地联想到设计者的灵感,就来自这座古城的触发,像追梦者极有感性的共鸣。这里可为女儿景观设计的根,寻觅而得的优雅古典式设计,正如“文化的长年养育,才有一方水土的人文环境。”
这是新城内的一片园林,远处隐现宫殿的影子、现代建筑的雏形。女儿巧妙地引用四季,与自然同框,构建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的场景,营造“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意境,布局这片碧绿中的点点繁花。远远望去,外围有极好的远景层次,可观可游。不但融合她自己的性情与记忆,也收藏时间带不走的四季光阴。 她说,与城市之间不再从属和寄予,而是充满情感的对话和交流。把设计当作真正喜欢而且如此付出的事情去做,它的乐趣和给予远远超过事情的本身。
回忆女儿当初发给我的几幅她获奖设计图,图纸像诗歌的契合,直接把情感化为线条,精雕细琢,并用抽象的哲思,表现平静。一帧帧构成的图景十分具象,像与我共享的“诗意客厅”。那种延伸现代生活的触感,巧妙地将设计引入细节之中,竟如此密切和贴合。原来设计,就是隐于生活的帷幔之后,露出的惊喜,持久漫长。
女儿读城布景,两相不厌。回望一路的温暖而艰辛旅程,为从过去延伸未来的这份执着和真情留下见证。
如今的德累斯顿,既有宁静安逸的老城大学区,又有喧闹繁华的新城商业圈;既有宛如仙境的小瑞士国家公园,又有历史气息浓郁的宫殿楼宇。居住这里,不仅有德国人的沉默与内敛,更有一份中国式小镇的平和。而仍然会时常想起格哈特·霍普特曼1945年说过的话:“忘记如何哭泣的人,面对德累斯顿,又重新找回泪水。”会时常想起这座古城自带苍茫的灰色,以及灰色中的明媚,明媚中的新锐和摩登。
方华敏,湖北枝江人,江苏省作协会员。作品入选《散文选刊》《雨花》《中学生阅读》《新作文》,高中语文考试试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之现代文阅读。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著有散文集《年年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