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枝江》——初春,江口老街


初春,江口老街

作者:王雪梅

朗读:心怡

江口是枝江的古镇,老街是江口的烟火。人们叫她“老街”,因它存在得久,绝不是因为破旧。

时下无处看花、看春的姹紫嫣红,就唯有想象自己是一阵别处的清风,去趟老街,轻轻悄悄去打量它一番。

老街有什么好看的?

之前有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周末的时候总喜欢去北京的胡同转悠。朋友圈里都是老胡同的照片。我问他去胡同里都干啥,专门拍照?他说也不是,啥也不干就瞎溜达,溜达一会儿就心安了。我实在想不通,又不是本地人,二环里的那些胡同,有什么好溜达的?直到我去了好几次江口老街。

当然,江口的老街自然比不上北京二环的老胡同,但一座城市的陈旧时光、老旧的建筑、过时的生活方式、失去光泽的家具、时光磨白了年华的人……所有这些,被一视同仁地堆积在老街上,与老胡同如出一辙。

这里陈旧、拥挤……没有玻璃墙,没有霓虹灯,甚至现代生活的便利在这里的某些部分都畏畏缩缩止了步。那些凌乱交错的电线,那些斑斑驳驳的大门,那些晾在头顶屋前花花绿绿的衣裤……都在无声诉说着她的“老”!

在这世间,但凡什么物件儿,沾上“老”这个字,就有了历史感、年代感、沧桑感。当然,也一定是繁华过后的所在。要知道,这里可是曾经的“小汉口”。

贴着老街走,你就容易走进一座古镇的心里。贴着老街走,尽管你不是老街的归人,经过老街,就像老街不曾被你经过一样。如此,你与萍水相逢的老街就有了深交多年的默契。你看到老街的现在,就能想到老街的过去;你听到老街的声音,就知晓旧时光的全部秘密。

来过这么多次,或看景或寻美食,但我还是不记路。所以穿来穿去,全凭直觉。也许还是正月,老街上并没有那么热闹,倒像是刚过完年,孩子们远去,留下的场景。偶有人牵狗溜达,院墙里有时伸出树的手臂,门关着,有时传出电视的声音,在一条狭长的巷子里,甚至可以听到某个院里的鸽子在嘀嘀咕咕说梦话……走在这样的街上,突然就很放松很安心,脚步也不由自主慢下来。

老街上还有好几家商店,每次走过这些小店,总能看到几位老者在玩翻麻将的娱乐,至于是否有人买东西已经不重要了。走进去,保存完好,柜台里基本都是曾经那个年代的东西,或者有的早就停止流通,但店主依然坚持每天开店,这也许就是情怀……友人前段时间发信息我说,想吃江口手工做的云片糕。于是,每家小商店我都进去问,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早没做了。倒有位老人提醒说,你得去清真寺,如果那儿没有就真没有了。

我跟着手机导航到了清真寺门口,“古刹临江口,空潭落照斜”站在寺庙门口,突然觉得这句诗所描绘的景致与所见是如此贴切。见门关着,心生胆怯,门口住着的老人告知没人,我想要的云片糕更是不做多年了。这才作罢!看来有些曾经普通的存在也会在未来某一天变成执念,心生向往的东西有时候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再得到的。

既然来了,当然就得去吃一顿。虽然在这里的大多数饭馆,招牌有些破旧,店面极不惹眼,但在附近的街坊邻居中口碑很好。曾经好友到枝江,父母来枝江,我都带他们来尝过,均表示实惠又好吃。

找了一家店,老板为人亲切和气,做生意实在,点了三个菜,价格不贵,可肉给的多,料放的足,端茶倒水,毫不敷衍。菜吃完了,老板再不妨上前问问有什么意见,走时再热情的招呼你下次再来。这样的家乡味,又何尝不是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呢?

填饱了肚子,出来再走上一圈。老街,她气定神闲,你左瞧瞧右看看,很快就能被包容。这样的时刻,总容易让人恍惚,仿佛时空错乱,颇有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无论比邻怎样的繁华,老街自有它的节奏,谁也别想影响她。

作者简介

王雪梅,宜昌市长阳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化传媒网、宜昌作家网、《中华诗词》《当代老年》《湖北日报》《三峡秋韵》等省、市报刊媒体发表散文、诗词多篇,作品被多次转载。入选数种书刊文集,在各级征文中获奖多篇,自运营有公众号"梅看世界",至今发表散文作品4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