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视察后宜昌决定这样干 22条重点要牢记

中共宜昌市委

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决定

(2018年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1.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新时代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湖北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历史使命、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宜昌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共抓大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宜昌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是做好新时代宜昌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认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和长期的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广大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学习内容,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学懂弄通做实。认真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宜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与合力。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宜昌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相结合,更加自觉地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倍加珍视和用好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3.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指引宜昌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五大关系”和湖北改革发展“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的要求,突出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以压倒性力度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4.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彻底根治沿江化工企业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更加巩固,加快建设花园城市;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5.强化规划约束和源头管控。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紧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加快宜昌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到2020年,全面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6.精准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规矩和导向,深入系统开展长江宜昌段及主要支流生态大普查,找准污染源、查出风险点,强化责任、精准施策,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效。坚持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河湖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扎实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深入开展“留白植绿”行动,推进精准灭荒和退耕还林还草。集中力量打好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磷石膏及其他固体废物污染整治、磷矿开采综合整治、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非法采砂整治、非法码头整治、船舶港口污染整治、城乡垃圾治理、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十二大标志性战役,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7.坚定不移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扎实开展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根据企业环境污染风险程度,继续对沿江化工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治理,到2020年严格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完成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任务。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方向发展,高标准建设宜都、枝江两个专业化工园区,大力支持企业实施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磷石膏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到2020年力争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产业总产值比重达45%。

8.创新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三峡生态治理试验,完善黄柏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经验,加大复制推广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和普法;深化“环保+公安”执法模式;整合相关涉水部门的执法职能,建立跨区域全流域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运用智慧环保系统,严格监测排污源头;在主要流域全面推行水质与矿产开采量(企业排污量)、生态补偿资金双挂钩;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多元筹资机制,推行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强化党政齐抓、水陆共治、系统施策,打造宜昌河湖长制升级版;推广“生态小公民”“三峡蚁工”等经验,深化全民生态教育,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培育“生态公民”。

9.对损害生态环境零容忍。全面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

深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稳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覆盖,强化绿色发展指标考核。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和信息强制披露,强化环保污染黑名单管理,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力度,以铁心、铁面、铁腕、铁纪、铁痕五铁要求,紧盯重点问题、重点企业、重点部位,不留缝隙、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严防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三、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10.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全省“三个三分之一”格局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11.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放大比较优势、缩小区域差距、增强区域竞争力,大力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突显宜昌在全省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双核驱动。以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区为一核,发挥高新区和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体制机制优势,增强宜昌高新区、宜昌新区、三峡枢纽港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临空经济区五大平台的产业功能,加快提升产业实力、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城区经济龙头作用;以宜都、枝江、当阳三市为一核,发挥其区位、产业和先发优势,突破性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用长江生态保护倒逼产业转型,推进经济总量升级、动力升级、结构升级,力争在全国县域经济中争先进位,提高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构建多点支撑。加大对县乡两级简政放权力度,为县域经济再次腾飞营造良好环境。所有县市区和五大平台,都要立足优势、竞相发展,共同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县,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和“飞地经济”,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在全省争先进位。支持“老少山穷库”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补齐民生和发展短板,积极培育后发优势。通过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市协同发展。

12.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更高起点上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啃下一批“硬骨头”,打开更多突破口。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整合部门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努力营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领军地位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与做法,激活一切生产要素,激发一切创造活力。

1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法治手段去产能,全面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抓好“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号工程”,切实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挤进国家、省项目笼子。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宜昌行动纲要,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实施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研发、康养、电商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1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金融、产业、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创新,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聚焦重大科技专项,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精品名牌和知名企业。学习借鉴杭州梦想小镇“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经验,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创小镇。发挥军工企业技术优势和生产潜能,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型智库,发挥高级专家顾问作用,提高决策研究科学化水平。打造城市大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支持在宜高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我选湖北·爱上宜昌”计划,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做好“引、育、用、留”结合文章,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宜创新创业。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落实科技人员技术股权激励等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鼓励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在宜转化。

15.积极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用好长江黄金水道,加快三峡枢纽港和三峡翻坝转运通道建设,促进产、城、港统筹协调发展。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好沪汉蓉沿江高铁、呼南高铁、郑万高铁及神五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三峡机场改扩建和航空物流发展,扩大水运口岸开放,建设水公铁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南北突破、东西共进、通江达海的交通新格局。利用焦柳铁路打通南向出海通道,推动宜昌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资源及工程技术合作。对接国际投资贸易体系,统筹宜昌自贸片区、宜昌综合保税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三峡临空经济区联动发展,推进改革试验任务落地和自主创新,建成政府服务高效、高新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辐射功能突出、开放优势明显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16.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5:1以上。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做强宜昌蜜桔、宜昌红茶、宜昌猕猴桃等品牌,培育更多更优更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生态资源互补互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抓好“厕所革命”、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突出乡土味道,体现乡土风情,留住乡村原生态,保护、建设一批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全面建设“绿、净、齐、富、厚、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力争到2022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县市3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300个。

17.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早抓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依法、合规、有序处置各类风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依法处置隐性债务。健全落实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化解机制,扎实开展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传销和互联网金融、类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等专项整治。支持重点企业解困发展。做好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18.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期盼,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严格执行现行标准,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推进农村消危减土和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抓好乡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城乡畅通工程、缓解停车难、集贸市场升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巩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成果,深化全域精神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师资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和生育服务质量,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康养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国健康城市。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大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城市困难群众等救助帮扶力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和“雪亮工程”,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平安宜昌建设。

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9.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本决定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

20.提高工作本领。各级党委(党组)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和定力。以“四双行动”和“三在工程”为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讲政治、善谋事、会创新、敢担当、能落实,既要有敢抢敢拼的闯劲,又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

21.激励担当作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突出实干、实践、实效。深化政绩考核改革,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设立宜昌发展贡献奖、生态环境保护奖,更加突出对转型升级、生态效益、民生改善等指标的考核。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和经济工作统计质量,增强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勇于破难题、闯难关,当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工匠+猛将”型干部。

22.力行严紧硬实作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推行去形式化,持续整治文山会海,坚决同“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坚持护人不护短,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正风肃纪,始终保持严紧硬实作风。

注释:

五大关系: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四个着力: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期间提出,希望湖北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四个切实:2018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中提出,要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完成脱贫攻坚工程、水利设施补强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乡镇污水治理工程、普通公路及安防工程、航运能力提升工程、能源设施强化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体经济振兴工程。

城市大脑:是将城市各个领域的数据连通起来,对城市运行进行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的中枢。

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绿、净、齐、富、厚、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要重点把握“绿、净、齐、富、厚、和”。“绿”是生态、绿色,必须管住斧头、守住山头,保护好生态源头。“净”是干净、洁净、清净,要防止垃圾围城、围县、围村。“齐”是整齐、规整、有序、协调,要适度集中、整齐划一,要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起起伏伏、随湾就势、开门见山。“富”是尽早致富、尽快致富的问题。“厚”是厚重、厚道,要把厚重质朴的山区文明弘扬好,把优秀文化传承好。“和”是和谐、和睦,村落要和谐,治理要有序。

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双行动:即以“建支部、建协会,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龙头企业带动、能人大户带动,促作风转变、促农民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双包双带双促”行动。

三在工程:即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

八种本领:即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五个过硬:即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必须做到政治过硬,必须做到责任过硬,必须做到能力过硬,必须做到作风过硬。(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