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人,外出游玩要当心这些“吸血鬼”→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枝江的小伙伴们

您是不是有想要外出游玩的冲动呢?

然而

本来玩得好好的

有人却很闹心

怎么回事?

↓↓↓

户外露营

一家四口全中招

空气清新的野外也潜藏着“危险”。近日,浙江绍兴市的陈女士一家四口就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约上朋友一家,到户外露营地搭帐篷野炊。结果“晚上回到家,全家人身上都起了红疹子。”陈女士说,红疹越挠越痒,痒得难以入睡。

“这是虫咬皮炎,也叫丘疹性荨麻疹,多数发病和蚊子、螨、蠓等昆虫叮咬有关。裸露在外的四肢、腰腹部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症状表现反复,有时呈慢性的瘙痒性水肿性红斑,丘疱疹,会越抓越红,越抓越痒;尤其是在晚上,抓挠后红痒交加,严重起来可能会起水疱。”医生表示,在虫媒活动高峰期,即使在草丛边散步也可能被叮咬。

图片源自网络

“对丘疹性荨麻疹,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抓,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等继发病症。如症状较轻或暂时不能到医院就诊的,可用冰敷或涂抹炉甘石的方法缓解,切勿用热水浸泡。如若痛痒难忍的,需要赶紧就医。

“为什么虫子就爱咬我!”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自己没有觉得被什么虫子咬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包包?

为什么蚊虫唯独“宠幸”我一人?

其实,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因为蚊虫叮咬导致过敏而患病,婴幼儿和儿童患病的几率更高一些。

我们身上的“红包”疹子也不全是被虫子咬的,虫子很有可能只叮咬了一下,但把自己的唾液、体液注入到人的皮肤中,激发了人体的过敏反应。如果这种过敏反应不被控制住,疹子就会陆续扩散。

而容易“独得蚊虫叮咬恩宠”的朋友们,往往具有遗传易感性,机体表面容易散发某些酸类或其他挥发性气味,刺激蚊虫的嗅觉,从而招引蚊虫。其次,深色衣服、体温较高、出汗多都是蚊虫的“最爱”。

应该怎样预防?

出现“丘疹性荨麻疹”后

最痛苦的莫过于一个字——“痒”!

越痒越要挠,于是越挠越痒……

虫咬性皮炎要避免搔抓引起局部皮肤感染、加剧症状。专家提醒,预防虫咬性皮炎要注意如下几点:

01

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常用衣物、床上用品应勤更换清洗,有条件者可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或用烘干机烘干;存放较久的衣服需要穿着时,应先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02

尽量避免黄昏蚊虫活动高峰时外出玩耍,避免前往树林密集且湖水较多的地方,户外活动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长袜子,在蚊虫密集的地方可束紧袖口裤口,喷防蚊虫喷雾,防止蚊虫叮咬。

03

此外,有宠物的家庭应注意定期给宠物驱虫预防,如发现有寄生虫应及时处理,对于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不要随意亲近。

夏季还要小心这些“吸血鬼”!

夏季蚊虫活跃

一旦遭到叮咬易感染多种疾病

遇到这些虫千万要小心

↓↓↓

蜱虫

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在草丛、森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蜱虫可以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蜱虫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等。

图片源自网络

专家表示,这些疾病多数都有发热,但是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减少蜱虫的危害,预防为主。如果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皮肤露出;衣物最好选择浅色,便于发现蜱虫;避免在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蚊液也能起到减少蜱虫叮咬的作用。在草丛、树林等地活动后,家长应重点检查孩子裸露在外的皮肤,耳后、脖子等也要仔细检查有没有新增的“小黑点”,避免蜱虫藏匿。

蠓叮

这种黑色的小虫子学名为“蠓”,体型比蚊子小,只有2毫米左右,但攻击力比蚊子凶,吸食人血的蠓一般以库蠓属、蠛蠓属和细蠓属最为常见。根据幼虫繁殖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水生型、陆生型和半水生型。

图片源自深圳卫健委

五六月份时蠓出现频率最高,由于被蠓叮咬后症状和蚊子叮咬很相似,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是被蚊子咬的,但实际上被蠓叮咬后比蚊子叮咬更痒,花露水和风油精基本没太大作用。被蠓虫叮咬后出现局部瘀点或水肿性红斑、风团样丘疹及水疱,奇痒难忍。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被蠓咬了切记不要挠,因为一旦挠破可能造成继发性的感染。若一两个小时症状都没有消退,可以用自来水反复冲洗被叮咬处,接着用硫磺皂、肥皂水或用炉甘石洗剂擦洗,如果起泡处不小心弄破,需要用碘伏擦拭,若被蠓虫叮咬后症状严重,建议尽早就医。

隐翅虫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长得有点像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又称青腰虫、飞蚂蚁。

图片源自央视频

隐翅虫侵袭人可引起皮炎,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6月份开始出现,8~9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10月份减少,与隐翅虫的繁殖季节相吻合。尤其在雨季是它们的活跃期,一般会出现在潮湿的草地,晚上能看到它们围着灯光转。

图片源自网络

隐翅虫飞到人身上一般不会直接叮咬皮肤,但如果挤压、摩擦虫体,虫子就会分泌一种强酸性的毒素对人的皮肤造成损害,隐翅虫体内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和普通浓度盐酸的pH值差不多。所以,沾上它的毒液,就很容易把人“烧伤”,其接触部位会有局部条状或斑状水肿性红斑,表面可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糜烂、坏死、结痂等,伴瘙痒和灼痛感。如果沾到眼睛,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失明。

图片源自网络

隐翅虫很少主动招惹人,绝大部分人被“攻击”,遇到隐翅虫时切勿拍打。由于隐翅虫的毒液是强酸性的,被叮咬后可用碱性的液体进行中和,如果在家中可以选择肥皂水或者是4%的小苏打水进行冲洗,然后尽快就医。同时要注意接触到毒液的地方不要再去碰身体其他部位。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越来越活跃

大家外出游玩时

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如果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要抓紧时间看医生哦!

(来源丨宜昌疾控一审丨徐露   二审丨赵程程三审丨杜伟   终审丨陈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