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陈媛媛在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新华社武汉6月19日电(记者乐文婉、宋立崑、伍志尊)“你好,香草拿铁,大杯。”随着顾客点单,吧台上的语音识别系统实时将声音转化为文字展示在电子屏上。咖啡师陈媛媛全神贯注盯着蒸汽棒,数秒后,她将打好的奶泡缓缓倒入杯中,一杯有着心形拉花的咖啡便完成了。
乍一看,这样的场景好像稀松平常。但与平常略微不同之处在于,点单员与咖啡师都是听障人士。
华中首家“无声”星巴克咖啡店18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开业,这也是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第18家手语门店。店内共有3名听障咖啡师和3名健听咖啡师,而陈媛媛是其中唯一一名通过内部考试晋升的“咖啡大师”。
6月16日,陈媛媛(右一)与其他听障顾客交流。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5年前,广州开起第一家“无声”星巴克,这让彼时在羊城从事行政工作的咖啡爱好者陈媛媛兴奋不已。“原来,听不见声音也能成为咖啡师,这是我理想的工作。”陈媛媛打着手语说。不久后,她便离职来到星巴克当学徒,还遇到了同为听障人士的师傅,手把手教她做咖啡。
听不见声音,给陈媛媛的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比如,健听咖啡师可以通过听蒸汽棒的声音,控制打发奶泡的时间,而她只能通过肉眼观察、用手去感知温度。又比如,不知情的顾客可能会在沟通过程中变得不耐烦。但在陈媛媛看来,比起心中对咖啡的热爱,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
去年,得知华中首家“无声”星巴克将落户武汉,陈媛媛立即报名并顺利入选。“早就盼着家乡能有这样一家咖啡店,我终于梦想成真了。”42岁的陈媛媛说。
6月16日,一名店员在摆放印有手语图案的马克杯。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店门前设置轮椅通道,吧台加装语音识别器,多处摆放手写板,咖啡手语手势随处可见……这家新开业的“无声咖啡店”选址在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对面,从店面设计便能看出对残障人士的用心。
“我们想把这家店打造成社会了解‘特殊群体’的窗口,也想把它办成听障人士收获平等和幸福的港湾。”26岁的店长郭晨茜说,后期门店还将定期组织公益手语课堂,为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架起沟通的桥梁。
“无声”星巴克悄悄开业,却意外收获了热烈的反响。当日,正式营业前,咖啡店门口已聚集了十余位打着手语交流的顾客。记者用手机打字与他们聊天,了解到他们是专程从武汉各地赶来的。“我们中不少人在武汉市残联上过公益咖啡课,以后也想成为咖啡师,所以专门过来捧场、学习。”48岁的听障人士刘华说。
6月16日,陈媛媛(中)与一名听障顾客交流。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在税务系统工作的胡惠东专程请假,陪听障弟弟一起来到店里。在点单台,他熟练地用手语点了一杯饮品。“这是武汉第一家手语咖啡店,也是听障咖啡师展示自我、奉献社会的平台,我们想用行动表示对他们的赞许。”胡惠东说。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窦凌云穿着学士服,拿着留言本,倒了三趟地铁、花了一个多小时赶来为自己的本科生涯画上句号。“我曾在学校手语协会担任主席,参加、组织过许多与聋哑人士相关的公益活动。快要离开武汉了,我希望尽己所能支持聋哑朋友们。他们大都善良、友好,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多理解与帮助。”
6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窦凌云(左二)身穿学士服与同学到咖啡店内合影。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6.1万人,仅去年就新增54.4万人就业。特别是伴随着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残疾人与普通人的沟通日益顺畅,他们的就业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现在残障人士不仅可以做网络客服、设计师等幕后工作,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正以咖啡师、烘焙师、外卖员的身份走向台前。”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处处长张勇说。
“希望各类手语店能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社会对聋哑人的包容理解,为更多听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大家实现自我价值。”陈媛媛笑着比划道。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赵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