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丨夏天最后一个节气,你了解吗?

2024年7月22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十七日)15时44分,迎节气“大暑”。

热气犹大,湿热交蒸。翛然卧,碧筒饮,紫薇肆,竹露清。

大暑·三候

一候 腐草为萤

流萤卵化,熠耀宵行。

二候 土润溽暑

土壤湿润,闷热蒸郁。

三候 大雨时行

大雨频至,应时而降。

大暑·农事

大暑时节,农作物生长最快。农业生产要加强田间管理,重点做好抗旱保收、防洪排涝、防台风及病虫防治。畜牧生产做好防暑降温、疫病防控和环境消毒。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大暑无汗,收成减半。”

华北、东北地区棉花结铃进入需水高峰期,要及时灌溉,确保土壤湿度。大豆开花结荚正值需水临界期,出现旱象及时浇灌,做好中耕施肥。

华东、华南地区晚稻适时栽插、施肥,双季稻区早稻适时收获。

大暑·文化习俗

浙江沿海尤其是台州地区,有送大暑船的民间传统习俗。清同治年间,葭沚一带病疫流行,沿江渔民为祈求平安,按旧时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大暑船,并装载祭品一同送至椒江口外,寓意送“五圣”出海,送暑保平安。

大暑时节,旱、涝、风灾频繁,遂烧伏香,祈盼风调雨顺。伏香还与中医灸法相近,在伏天用药香熏烤特定穴位,可治疗多种顽固疾病。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最活跃的时节,在许多地方都有斗蟋蟀的传统风俗。大人会带着小孩到田野捉蟋蟀,然后聚在树荫下一起玩斗蟋蟀游戏。

在京津、江浙等地,还有大暑时节赏荷泛舟的习俗,风雅且惬意。

大暑·食养

在山西、河南等地,于三伏天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蒙上纱布在阳光下晒制,待充分融合后食用,有温暖保健功效。

山东部分地区有“喝暑羊”的习俗,即在大暑这天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温补肾阳。

在温州,有大暑饮伏茶的习俗,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可清凉祛暑。

在福建莆田,有“过大暑”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亲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礼互赠。

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有大暑吃“仙草”消暑解毒的习俗。仙草作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茎叶晒干后可做成烧仙草和仙草冻,是常见消暑凉品。

在台湾,有大暑吃凤梨习俗,不仅因此时的凤梨最好吃,还因凤梨在闽南语发音与“旺来”相同,寓意吉祥兴隆。此外,还会在过完“半年节”后吃上一碗“半年圆”,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在湘中、湘北等地,有大暑吃童子鸡的传统进补方法,有助改善因暑热导致的胃口差、出汗多、身体虚弱等症状。

大暑饮食宜清淡,可多吃绿豆、黄瓜、苦瓜、莲藕、山药、大枣、陈皮、薏米、百合粥、菊花茶、西瓜、梨、提子等,清热解暑,补气健脾,养肺润燥。

大暑·诗词

大暑时节,旱云飞火,极之所悟,应感天择。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唐·元稹《大暑六月中》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宋·郑刚中《大暑竹下独酌》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宋·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元·方回《乙未六月大暑》

火伏朱明溽暑湿,暑犹可当湿毒亟。

冰壶广厦不延凉,虽有絺绤汗流汁。

——清·弘历《大暑日作》

夏已至杪,节已过半。

愿大暑,笑语炙热,生息欢腾。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