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节点,湖北成绩如何?未来怎么干?"楚言"重磅发声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科学定位。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激励荆楚。

湖北如何践行“四个着力”?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何把握“四个着力”“四个切实”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关系,循着习近平两次视察湖北指引的航向阔步前进?

今天(23日),湖北日报再次在一版推出重要署名文章“楚言”,回望并铭记,思想火炬照亮的荆楚大地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思想光芒产生的引领荆楚人民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楚言

循着从"四个着力"到"四个切实"的航向阔步前进

(全文)

2013年盛夏七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科学定位。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

思想决定事业格局,战略引领发展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激励荆楚。

时间的列车,停靠在又一个七月的站台。站在五年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回望,思想火炬照亮的荆楚大地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让我们铭记,思想光芒产生的引领荆楚人民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一)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荆楚大地的深情牵挂,带着对荆楚儿女的深厚感情,踏上了这片土地。

2013年7月21日,武汉新港,总书记视察湖北第一站,大雨滂沱中,习近平总书记卷着裤腿、手撑雨伞的画面,定格在湖北人的心中。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的重要嘱托,为湖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凸显了湖北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赋予了湖北在国家发展空间布局中的使命。

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发展任务重。近年来,湖北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和转型升级重大机遇,按照“1+N”模式制定实施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十条”等政策措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致力于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 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牢牢抓好,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全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产能为重心,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眼于解决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探索和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经济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守住了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社会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一个个笃定务实的行动,致力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湖北最大省情、最大实际,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无论是全力兜牢民生事业“保障网”,还是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论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还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构建面向全民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无论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是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省坚持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致力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深刻回答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生态地位特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全省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二)

2013-2018,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一瞬。

但因为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因为荆楚人民的奋进身姿,让“这五年”成为湖北改革发展史上一个分量至重的时间单元,让“这五年”见证了荆楚大地上铺展开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灿烂画卷。

这5年,是湖北加快转型发展的5年

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万亿,千亿产业增加到17个;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从“231”变成“321”,“身材”更轻盈;一主两副多极协同发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5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中部第一,“身体”更健康;万元GDP能耗下降1/5以上,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比由31%降至26.9%,“颜值”更美。扎实笃定、驰而不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激荡的能量,推动湖北经济不断拔节生长。

这5年,是湖北深耕希望田野的5年

建成高标准农田2490万亩,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产量突破5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首“破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迈入“万亿俱乐部”,食品工业成第一大产业,更多人“喝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社会救助等标准稳步提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湖北农业现代化进程步履坚实。

这5年,是湖北民生温度不断彰显的5年

从百姓收入持续跑赢GDP,到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常年保持在70%以上;从400多万乡亲甩掉“穷帽”,到保障房和棚改房建设惠及700余万城乡居民;从米价菜价、药价房价、治污治霾,到舌尖安全、教育公平;从“春风行动”成为湖北就业名片,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强力施行……察细微处、关枝叶情,“以人民为中心”深深铭刻在了“说到做到”的承诺中,更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期盼变成现实。

这5年,是湖北高擎绿色发展大旗的5年

从水、气、土“三害”并治,到出台《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法治先行,为生态环境划下不能逾越的红线;全面推进沿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小码头、黑码头被重拳治理,湖北从实处、细处呵护一江清水;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大力推进环保督查问责,利剑高悬;从河长制到湖长制,奔向河畅湖美的“接力”行动,护佑“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三)

历史的脚步如长江之水奔涌向前,发展的征程正在迎来新的出发。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在宜昌市许家冲村考察时,在便民洗衣池边同村民亲切交谈。

从2013到2018,从“四个着力”到“四个切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顺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趋势,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背景,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起点,面向新的长征路上的时代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战略思考,指引湖北不断破浪前行的发展航向——

从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到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生态优先、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质量”“效益”“绿色”始终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词;

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到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着力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深化;

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到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强调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昭示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从深入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再次警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使命担当,这是照亮发展之路的明亮航灯,这是开创光辉未来的科学指引。

循着“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的航向,一段全新的发展航程再次开启;领会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一项项重大举措正在汇成狠抓落实的生动图景——

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必须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自觉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规矩意识和工作导向,正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大关系”,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把握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城拔寨的拼劲,直指影响长江生态的顽瘴痼疾。

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必须破立并举,瞄准突出短板和“梗阻”精准发力、集中攻关,不断增强湖北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从4个“一律取消”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到大幅压缩报建审批时限,再到消除奇葩证明、重复认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自我革命。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加快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体制机制、内陆开放、创新发展“三个新高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以培育新动能、激发新优势、打造升级版。

如何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乡村振兴科学有序推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正是着眼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探索落实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正是着眼于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的小事当做我们的大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打好三大攻坚战,在抓早抓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中防范重大风险,锚定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重拳治水、治气、治土,让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瞄准“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统筹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师资配置,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大力实施“湖北就业提升计划”,深入推进“我选湖北”计划。瞄准群众生活中的反映强烈的问题,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

如何把握党中央设立湖北自贸区的重大机遇,为新时代改革开放贡献更多新鲜经验?必须更好发挥联结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更大力度推进湖北自贸区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为桥梁,面向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湖北不仅全方位展示荆山楚水的发展变化、开放成就、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更展示以开放倒逼结构调整、倒逼创新发展、倒逼改革深化,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如何解决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干部做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者和实干家?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理直气壮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从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用人导向、用好干部考核评价“指挥棒”、突出对干部的厚爱和关怀等八个方面,向全省广大干部发出了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集结号。

五年过去,时间的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清晰回响,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点燃激情,时间不等人、事业不等人的紧迫感催人奋进。

让我们循着“四个着力”“四个切实”指引的航向,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不懈奋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加快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