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回望来路,宜昌奋力夺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宜都、枝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宜昌城市文明站到了新高度。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锚定新目标,绘就新蓝图,宜昌再出发,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征程,力争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城市升级版。
7月23日,宜昌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印发了《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努力,推动宜昌进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列。《行动计划》还部署了“六大行动”,对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什么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对全国文明城市的一次全新升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决定,在2021年至2023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中,选取部分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城市,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典范城市作为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城市创建典范。
随着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的召开,宜昌已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冲锋号。
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和特色是什么?
根据《行动计划》,宜昌力争到2023年,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各项创建工作全面达标,确保高质量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排名全国前列,建成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进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列。
在确立创建目标的基础上,《行动计划》提出要创建具有宜昌特色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具体体现为:将统筹推进三峡生态屏障建设,建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区;将建设全省首个“文明城市群”,打造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城乡一体推进的“宜昌样板”,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宜昌示范”;将推出一批全国有重要影响先进典型,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志愿服务组织,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志愿服务品牌,建成全国示范引领的“好人之城”“志愿之城”。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宜昌如何做?
《行动计划》通过部署实施“六大行动”,从顶层设计上精心制定“任务书”,绘出“时间表”。
实施铸魂育人提升行动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实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百姓宣讲走心工程,建强“两团多队”宣讲队伍,深化“微微道来”“局长讲坛”等宣讲品牌建设等,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主流价值引领,出台《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文明行为促进专项行动。实施“宜昌好网民”建设工程,大力传播优秀网络文化。着力培育时代新人。深入实施中小学生品德提升工程,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网吧常态化监管,坚决取缔“黑网吧”,营造优良社会文化环境。
实施文明素质提升行动
深化“好人之城”建设。力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先进典型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按规定落实并完善礼遇、激励、帮扶先进典型制度,树立德者有得、见贤思齐的价值导向。深化“志愿之城”建设。育一批专业化、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做强做优“三峡蚁工”等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志愿服务品牌。力争到2023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达到1000个以上,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80万人以上,占常住人口50%以上,有时间记录的志愿者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55%以上,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达到90%以上。深化“诚信之城”建设。深入推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建好“信用宜昌”平台,全域推进市场主体立信可视化、诚信等级评估社会化。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市民对诚信建设满意度达到90%以上。深化“文明城市群”建设。一体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高起点打造以宜昌城区为龙头,以“枝当远”沮漳河文明村镇、“夷秭兴”生态文明库区、“宜伍长”清江文明走廊为依托的“一区三带”全国文明城市群。力争到2023年,创成5个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省样板、全国示范。
实施文化惠民提升行动
塑造传播城市品牌,精心设计城市视觉符号系统,精准提炼城市宣传口号、城市徽标,重点打造屈原、昭君、长江三峡、三峡工程、江豚等特色文化形象、文化符号。围绕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加快建设长江三峡国家黄金旅游带,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优势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集群。优化文化服务供给,鼓励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延时、错时开放,加快数字化改造,打造“10分钟文化圈”“10分钟健身圈”。顺应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需求,大力培育电影电视、电子竞技、音乐演艺等文化新业态。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大力传承发展屈原文化,成立“屈原文化研究院”,建设“屈原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中心”,带动发展昭君文化、嫘祖文化、巴楚文化、长江文化等文化形态。实施“宜昌记忆”工程,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实施美丽家园提升行动
优化公共环境。加快推进“净美街巷”行动,开展主次干道美化提升行动,加强文明养犬教育引导,开展不文明养犬专项执法。加强小区改造。完成5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集中开展“楼道革命”专项行动,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规范市场管理。全面取缔活禽市场交易,禁止野生动物销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改善交通秩序。开展智慧停车疏导试点,到2023年城区新增停车场30个、停车泊位8000个。
实施绿色生态提升行动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7.5%以上。推进河湖长制向小微水体延伸,确保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综合评估达标率保持在100%。加强城区噪声污染治理,夜间达标率达到75%以上。塑造生态宜居空间。加快推进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滨河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提档升级,塑造山水融合的城市天际线、沿江景观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到2023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打造生活垃圾“零填埋”示范城市。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力争幼儿园普惠率保持在80%以上。实施中小学校学生营养餐行动。确保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全覆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造城市医疗卫生“l5分钟服务圈”。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深化健康“五进”和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建设,高水平打造全国健康城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建设和“窗口革命”,打造一批文明、亲民的示范窗口。
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