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讲堂】以数公基建设之钥,破城市建设与数字融合发展之匙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枝江市大数据中心陈娅妮,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三分钟讲堂”栏目。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数公基建设。

什么是数公基建设?数公基建设是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从字面上来说,是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建设,对实体设施对象按类别进行数字模型建设;从广义上来讲,是将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各种实体对象具象化,将实体对象按照自然人的规律,从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进程进行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要做好数公基建设,需要从城市信息模型、软硬件支撑、管理机制三个角度出发。一是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是在城市数字模型的基础上,对建筑物构筑物等实体对象进行编码赋码,集成“一标三实”数据,用于管理和展示城市立体空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以住宅房屋为例,按照《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代码编码规则》,对其唯一编制21位身份码,同时将房屋模型、标准地址、房屋属性、实有人口等房屋信息通过房屋身份码进行关联,并在城市三维模型地图上精准展示。目前,我市已建成三维倾斜摄影模型88.2平方公里,14个图层实体对象编码赋码达到29.5万个,道路交通分级分类、编码赋码、上图2534条,河流水域编码赋码、上图2.64万条,实现一码查全域;二是软硬件支撑,软硬件支撑主要是编码定位、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网信安全等能力支撑建设,我市按照市县一体、同步推进的建设思路,直接复用宜昌市各类软硬件资源;三是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关键因素,实体对象自带资源、属性等相关信息,为保障数据共享流转更新的安全,我们制定了平台运行维护、数据汇集共享、数据救济纠错等制度。

下面我将为大家从标准地址、城市模型、数据输出三个角度简要介绍一下枝江数公基的场景建设情况:一是标准地址创新运用,通过数公基建设,我市11.88万条标准地址进行了数据治理,完成了8.94万个实体二维码和9.13万个电子二维码门牌建设,打通了自规、住建、公安等部门6个业务系统,建成宜昌首个县域增量地址流水生产线,融合发展了市场主体证照办理的地址运用;二是城市模型综合运用,我市全域数字正射影像、8个集镇社区4个园区倾斜摄影城市模型已建成,初步形成全市“一张图”,并在智能小区、协税助税等平台上得到了具体运用,城市生命线、姚家港智慧园区、水文监测等新建信息化项目也将会直接使用“一张图”;三是数据共享输出,通过宜昌市一体化数字资源平台(IRS),将全市道路、实有单位、河流湖泊、构筑物等资源进行共享输出,建立按权限共享使用“基础数据库”,推动数据全量归集、同步传递、全市共享、按需使用。通过应用型场景建设,满足部门业务需求,提升数据服务效能,保持数据鲜活,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智力支撑,让城市建设更科学、群众生活更高效。

今天的“三分钟讲堂”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