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宜昌—武汉时延低于3毫秒的高带宽直连链路正式开通,重庆到宜昌到武汉数百公里的物理距离,低于3毫秒的延时,意味着数据传输已经达到同城标准,直连链路的建成,则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率与可靠性,宜昌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布局中又落下超前一子。
需知,算力高速通道类似于电网,是推动算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算力,指的是计算能力或数据处理能力,代表了计算速度、计算方法、通信能力、存储能力、云计算服务能力等,它是承载数据和算法运行的平台,是数据挖掘利用三大支柱之一。算力之于智能时代就像电力之于电气时代,我们见到的AR、VR、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都属于算力的日常应用场景,还有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产业,算力是这些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基础,算力不够势必会影响使用效果和发展进程。试想,低算力下,数据达不到实时响应和安全传输的要求,无人驾驶车辆数据传输-处理-指令过程就会发生延迟,产生安全隐患,市场化也就无从谈起,大力建设算力高速通道则是提高算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抢占了算力高速通道这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机,占据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就有了更多筹码。早在2021年,国家部委就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将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充分利用西部的算力资源,为东部乃至全国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持。庞大的算力网络需要“中继站”过渡,位于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节点的宜昌,正好拥有清洁能源充沛、数据资源集中、应用场景丰富等独特优势。《湖北省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算力、存力、运力要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关键要靠新基建的支撑,全省要全力创建“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争取国家在宜昌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支持武汉创建国家超算中心,打造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算力设施集群。“武汉城市圈”“宜荆荆都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三大都市圈将在未来两年内铺成“算力高速路”,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目前,宜昌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算力集群,宜昌全年算力规模可突破1000P,未来3年将达到15000P以上。同时,宜昌也在加快布局以大数据及算力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先后与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成功牵手,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城市。一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将投用到宜昌,推动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民生保障。
在智能时代,数据成为产业资料,算力作为新一代技术的核心引擎,更是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正在成为塑造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作为智能时代的新基建,就像电力行业的配网线路一样,算力正通过这一条条“算力高速路”走向全国各地,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会让数据传输越来越“无感”,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越来越“有感”。
作者:枝江市委组织部 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