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做“压箱鞋”,送公婆“传茶鞋”,庆寿送“长寿鞋”,在枝江,布鞋几乎贯穿着所有的人生礼仪。《枝江县志》也曾这样记载:“婚嫁之日,新娘在拜天地、敬公祖、吃合酒之后,要请长辈受礼,赠鞋一双。”
锁底锁边、元宝席子铺底、“暗绱”技艺,三大独门绝技让“枝江民间手工布鞋”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艺不传就没了”
“打棉索捻头,要边搓边沾水湿润,不然棉索容易散,小针孔穿不进去。”12月17日,在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李善芬老人正在教徒弟纳鞋。
72岁的李善芬是枝江手工布鞋工艺传承人之一,14岁便跟着婶娘学绣花、纳底、做布鞋。
锁底时,交叉走线,横竖间隔均匀,用力适当,鞋底表面要平整。
锁边时,绞花工艺,线迹排列整齐,没有扭曲,整体坚固如长城。
18道工序、200多米棉线、87个小时、5000余个针眼,才能做出一双“枝江布鞋”。“现在会纳鞋的人不多了,传统手艺再不传就没了。”2004年,在步步升布艺公司创立之初,李善芬便来到公司,与其他10余名手工艺人一起,研究怎样将纳鞋手艺传承给更多的人。
历经14年,李善芬最初的梦想实现了。“播种下秧纳鞋子,休闲上班拿工资。”步步升公司把纳鞋“工厂”分散到千家万户,通过老一代人的传承与培训,如今已有近万人学会了纳鞋手艺,在家纳鞋。“做梦都没想到,竟然能在上海世博会上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民间手工纳鞋工艺。”看着“枝江布鞋”走向世界,李善芬说,大家的劲头更足了。“枝江民间手工布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是‘慈母手中线’的五千年孝文化。”步步升公司董事长李厚春说。
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2008年,步步升打造布鞋文化村,集手工工厂、非遗保护、文化旅游、布鞋博物馆、主题教育于一体,全方位展示“枝江布鞋”的文化。
“让留守妇女空巢不空心”
一双鞋,5000余个针眼,需全手工制成。
如何既保留传统手工技艺,又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模式被探索出来,合作社统一招社员培训,将社员的半成品鞋底、元宝席子等交由公司组装、销售。“当时家庭困难,公司老总知道我的情况后,希望我来公司上班。”47岁的郑桂芳是合作社的社员之一,早年意外致残,老公身体有病,儿子上大学,家徒四壁。
2009年来到步步升后,师傅李善芬便从第一道工序纺棉纱开始教她。“不仅学会了传统手艺,更重要的是能自食其力了。”一个多月后,她开始独立上岗,如今年收入近2万元。
在步步升,有近四分之一的社员同郑桂芳一样身有残疾,有近九成社员为农村妇女。
“如何让更多留守妇女空巢不空心?”董事长李厚春动起了脑筋。
在家中纳鞋底、鞋垫的分散就业模式让近一万农村妇女成了“休闲上班族”。合作社统一培训、发放原材料、质检回收,妇女们在农闲时便纳鞋创收。
“既能在家照顾小孩,一年又能收入1.5万多元。”枝江市仙女镇烟墩包村一组邓道秀说,农闲时,经常招呼大家一起纳鞋聊天,日子过得很舒心。
收购周边农户的棉线、棉布和元宝席子等原材料,创造“隐形就业”;为公司员工购买五险,为年龄大的发放养老保障基金;为员工提供食宿……步步升布艺公司也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湖北省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
“传承留住了时间和记忆,经营实现了价值与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王子毅说,希望“枝江布鞋”能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
25日湖北日报特刊专版刊登截图
文:王婧 姚红 杨杰 图:谢炳荣
来源:湖北日报 步步升布鞋文化村
(责任编辑:邓书茜)
投稿邮箱:yunshangzhijiang@163.com
请输入验证码